自考英语用什么方法学习更好

发布时间:2019-02-18 23:36:43   来源:自考网
过年期间都在啃书,休息了十来天,今天用了一万个理由才说服自己开始干活。
01
前天有个读者发了一个学习英语的流程给我,用的是新概念,大概描述了三步走计划,私聊我这样行不行得通。
每当面对这类问题,都有一种感觉:心里有千言万语,却只能把它总结成一句话来回答。
这句话往往会让我纠结一会,思索一会,因为必须是最好的,起码要是现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区域内”想到最好的才行。
有意思的是,下次如果还有类似的问题,总结出来的很可能又是另外一句话,但确实也是当时比较满意的。
这个读者的学习流程就有点像总结的那句话,我总会根据对方细节上描述的差异,做出细微的改变。
学习流程,从来不是静态的,方法论也一样。
02
我能看到的一个常见且怪异现象:在没找到最好的方法、最好的学习材料之前,不愿意动手去学习。这种观念很容易顺其自然地导致严重的拖延症:反正也没找到最好的方法,做了也是无用功,不如歇会去做其他,拖延就成了顺理成章的理由,然后又开始继续寻找新的学习方法,继续这个恶性循环。
如果是真有那样的方法,让学习变成一条直线,走起来简单高效快速,比高速公路还好使,那即使走到终点,把语言学好了,也是个英语废人,不具备授人以渔的基本能力。
就像对中文感兴趣的老外问中国人怎样可以学好中文,得到的答案只能是:I don’t know or 无效答案。
最无语就是说背新概念那个说法,别人一边上着国际双语学校一边背新概念,回来跟你说背新概念就能学好英语,就真跑去背书了这连幸存者偏差都算不上。
即使是背书,里面也是大有学问的:有的人背书就一篇篇背,也甭管理解与否;有的还要纠正每个单词的发音,或者研究研究语法,或者做做背后的习题,甚至自我复述了几遍,还把文章都改写了一次。
对外宣称也是一句话:我就背了背书。
最好的方法,只是一个执念,和掩饰内心的理由。
这种观念让人一直在尝试从方法上直接获取效益,却忽视了行动的效益。
最优的方法+普通的行动力=普通的效益
次优的方法+较强的行动力=不错的效益
方法不能直接产生效益,效益是行动+方法的产出结果,最能匹配行动的方法反而能增加最后的效益。
03学习方法是动态的,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学习习惯去灵活调整,直到成为较为合适的另一个动态。
我以前发现collegehumour这个大学生网站不错,偶尔点进去看看幽默漫画,试了几天发现太无聊了,然后没坚持下去;
后来改成晚上看CNN新闻,因为对国际政治比较关心,报道的也都是大事;
后来工作缘故,晚上特别忙,没整块的时间看CNN新闻,体验非常不好,就调整到了早上起床看;
再后来发现效率不够高,又想着如何提高效率,比如设置一个30mins的闹钟,把手机放房间等等;
再往后发现有道词典不好用,影响阅读速度,查录生词不方便,又探索了下换成了颇有好评的欧路词典;
再往后CNN也不看了,跑去玩quora阅读(英文版的知乎)
现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放在以往自己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面前,可能都认为不是适合的方法;最合适的方法是根据当时自己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来调整得到的。
最简单的话:
1)不用纠结于什么方法最优最合适,不合适可以一次次调整;
2)根据目前已知的方法和材料,选一个不怎么反感,或者有点小好感的,动手去试一试,只要能读懂听懂就行;
3)每天复盘,反思下哪里可以改进改进。
只有每天坚持行动,坚持复盘,这艘英语小船即使摇摇摆摆,飘飘停停,总还是往前走的,并且走得越来越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