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这样做。
发布时间:2019-05-14 21:17:22   来源:自考网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只要和家长或老师聊起孩子的学习,几乎每个人的认知都会指向同一个方向——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沉下心思考一下:
究竟什么才是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了哪些内容
良好的学习习惯该怎样培养呢
我们距离二年级结束只有两个月时间了,这也意味着小马同学的低年级学习生涯即将划上句号。因此, 开宗明义, 本文中的学习习惯仅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 。且,我们的地理坐标位于西南一隅的昆明市,孩子就读的学校非鸡血重点名校,小马也仅仅是普娃一枚。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掰开了说,就是在孩子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一种几乎固定的行为方式,而且这种行为方式已经内化成为孩子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根据我们近两年来的磨合、试错、尝试、摸索,我试着从 课前、课堂、课后、作业、复习 这五大环节来梳理一遍我所认识的学习习惯。
课 前
1
课前准备
就像上战场的士兵要带好武器,头一天的课前准备中,也需要准备好铅笔、橡皮、尺子等所需文具,并按照课程表要求备好第二天需要的美术、体育用品等。根据学校要求备好第二天的着装和红领巾,一并叠放整齐。
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在前一天晚上临睡前准备妥当,以避免第二天早起的手足无措和丢三落四。一年级时可以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到了二年级后就可以交给小朋友自己打理了。
与此同时,小朋友在学校的每节课之前也需要自己备好下节课所需的课本、文具、作业等物,以免上课铃响后耽误时间。
2
预习新课
每位老师的要求不同,比如我们只要求预习语文新课,但数学老师就不要求孩子在家预习新课,关于预习课文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可以点击查看。对新课的预习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质量,不可忽视。
3
早睡早起
为了保障孩子的充足睡眠,入学后的孩子每天应 尽量做到早睡早起 ,并 在家吃好早餐 。特别是周日晚上也需要早睡,为了适当收心,周日下午一般就不要安排特别刺激的社交活动了。
课 堂
1
专心听讲
专心 ,是每个小学生开始学校教育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往往也是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容易被分心、或者就是注意力时长不够……这些毛病都很常见。
说到专注力训练,真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园时代的亲子阅读、积木拼搭、手工涂鸦、益智练习册等亲子活动内容,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而高频率长时间的电子屏幕时间,则对专注力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
2
积极思考
课堂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课内容,更要求孩子开动自己的小脑袋,跟上老师的授课节奏, 积极思考 。这样互动的效果才能避免单方面“不走心”式的听课,或者说避免“左耳进右耳出”式的听课。只有真正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升华到理解和记忆的程度。
3
踊跃回答
动脑思考的后果一方面是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反过来, 回答老师的提问 又可以验证听讲和思考的效果。根据很多一线资深教师的经验,往往不愿举手不敢举手的孩子,听课效果都不怎么样。
课堂学习中的听讲、思考、回答问题等习惯,既需要长期的关注和培养,也需要时常和老师进行沟通反馈,双方合作以期达到更佳效果。
课 后
1
完整准确地记录作业
一年级时,老师每天会把当日作业拍照发到家长群,到了二年级就要完全靠孩子自己记录了。准备一个 作业记录本 ,把每天的作业分科目完整记录在上面,也是学生的每日必修课之一。
这学期,小马常常回家告诉我,老师还有一项“隐藏”作业并没有抄在黑板上,只是在课堂上随堂布置的,我觉得老师也是在刻意培养,就是要看看孩子们有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记在脑子里。
2
把所有作业带回家
看到这一条,肯定有人偷笑。家长群里除了常常问作业的,就是找作业的了。放学铃声一响,孩子们总是急匆匆的将课本、作业、文具乱塞一通,免不了拿错同桌的或是落在学校。如果经常发生这样的状况,家长还是应当从生活中的收纳整理习惯来着手培养。
作 业
1
分科目完成作业
之前分享过一本幼小衔接的书——《欢迎来到一年级》,作者就建议 分不同科目完成作业 ,不要东一下西一下的。比如我家的次序是语文、数学、英语依次全部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不打断思路,保持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2
第一步先改错
每天开始写作业之前,别急着动笔,先看看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包括昨天完成的家庭作业和今天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 通过改错,纠正之前的错误 ,强化记忆,然后再进入到今天新的作业环节。
说到改错,不得不提到 错题本 。我们一年级时就开始使用了,分科目各弄一个错题本,包括日常家庭作业中的错误、各种测验试卷中的错误,都原模原样的抄在错题本上,复习之前拿出来重新做一遍,效果不错。
3
高效高质完成作业
说到写作业,恐怕是令众多家长头疼的第二大难题了。孩子总是坐不住、磨磨蹭蹭、随时被打断、错误率高……而家长一方,动不动暴躁怒吼、武力威逼、甚至哭天抹泪……似乎都是完成作业时经常上演的桥段。
乍看上去,这些问题都很难有解,但我觉得,为了在低年级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了将来的“潇洒放手”,一年级时由家长陪写作业可能是最省力的法子了。
由家长主导, 帮助孩子制定写作业的步骤、计划,并一一帮助其实施,在写作业过程中辅助、配合、提醒、监督孩子,一步一步将孩子的作业习惯导入正常有序的方向 。久而久之坚持下来,很多细节和习惯必将内化成为其自身的一部分。到了二年级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沿着既定路线往前走,这时就会省力很多了。以前也写过一篇有关陪写作业的文章,可以点击查看。
复 习
1
每周小总结小回顾
一旦进入学校教育的范畴,不重视考试是不切实际的。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比如我们是在周日晚上花费大约40分钟时间, 对上周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和整理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宣告周末生活的结束和新一周学习生活的即将开始,一是对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温习。
2
单元测验中复习
每个单元结束之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单元测验, 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必须进行一次梳理和复习 ,巩固已掌握的知识点,加强对薄弱知识点的记忆,都是应当在考前进行的。
3
大考前总复习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是全面检验孩子学习质量的两次大考。在课堂上,应当跟随老师的节奏,分单元、分题型、分方面地全面梳理考试涉及的内容。回到家后,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 对错误问题、薄弱问题再逐一击破强化记忆 , 必要的时候可以找适量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 。
但是我一向不主张海量刷题,尤其是还处在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日常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平时使用的教辅练习册、单元测试试卷、考前模拟试卷、日常整理的错题本,这些总量加起来已经不小了。关键的问题在于完成的“质”,而不要一味追求“量”。
我总结的低年级习习惯就是这些了,一家之言,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应当 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出发,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
学习习惯的建立和培养,应当在低年级的学习一开始时便重视起来,家长不能完全放任不管,不然将来扭转起来更加费时费力。主动出击,引领着孩子逐渐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发现小问题小毛病要及时解决,才能为将来长久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文章
-
自考生课外阅读什么类型的书好
2024-07-05  阅读:777 -
学习习惯从何而来?
2019-05-21  阅读:909 -
规律的学习习惯养成记(一)
2019-05-21  阅读:1047 -
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做事和学习习惯
2019-05-17  阅读:1476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4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