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做事和学习习惯

发布时间:2019-05-17 21:42:59   来源:自考网
父母们认为培养孩子习惯应该集中在三大块,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 自信自强;
做事 : 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学习 : 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1.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人习惯先说一则真实的故事:
1995年12月27日上午,某市郊中心学校有名一年级学生放学回家, 路过某大桥时,不小心从来高的桥上摔了下去,小腿骨摔断昏迷过去。约摸过了1个小时,上百名围观者多是议论无人去救。
路过此地的一位中学生李红华, 见状推开人群,去桥下抱起已经苏醒在雪中向堤上爬的小孩,大声说:“小弟弟, 你别哭,我来救你!”他使尽力气把小孩抱上了桥,叫来辆三轮车,可车主见他没钱, 不拉。无奈,他含泪背起小孩找到小孩的家,小孩脱险了。
先别去议论谴责某些人的行为,我们要赞颂李红华的见义勇为这种道德上形成的“本能”行为。它体现了做人最重要的一个品格关心他人的精神和仁爱良心的风尚。这种精神和风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培养。
对孩子来说,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长辈)。要尊敬父母,真诚地体味父母一片爱心, 从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纯真亲情。要尊重父母的劳动,尽力为父母做些事。要孝顺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应先请父母吃,先给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地加以劝慰。过年过节,特别是父母生日应向父母祝贺。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顾。对父母不提过分的要求,注意节约不乱吃乱用。同时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谅解,与邻里和睦相处。
宋人编的《弟子规》在今天仍有意义和作用。如《弟子规》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需敬听”“兄道友,弟道恭”“或饭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等处理子女关系的教诫。
2.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习惯
孩子做事没条理、设计划,说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处理问题缺乏系统性。如果不加以培养和纠正,可能导致孩子做事鲁葬草率,成人后对自己的人生缺乏整体的规划,一生浑浑噩噩。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形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呢
茗茗一直是奶奶看大的,奶奶对她了如指掌。刚上小学,奶奶就发现茗茗有些不对头,常常是想起什么做什么,做不到3分钟,又想做别的事情。结果所有事情都是乱七八糟的,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好,有时候还会把奶奶折腾得焦头烂额。
有一天,茗茗正在看电视,见电视里的小朋友玩电动娃娃,就跟奶奶嚷着要电动娃娃,非要奶奶去买不可。奶奶费力地买回电动娃娃,茗茗只玩了一会儿,又跟奶奶说要画画。奶奶翻箱倒柜找出画笔和纸,她胡乱涂了两下,又说要吃巧克力,逼得奶奶不得不再次下楼。那一天,奶奶楼上楼下跑了十多趟,腿都软了。奶奶想,茗茗这样“想一出是一出”可不行,一定要让她学会做事有计划,不然在学校里麻烦会更多。奶奶没退休的时候曾经在图书馆工作,对于查资料非常在行。奶奶觉得需要让孩子学会系统思维,把一天要 做的事情理清楚,然后提前做好方案,并且按照方案去做事。
于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奶奶都会来到茗茗房间,问她明天准备做些什么。开始茗茗摇头:“等明天再说吧。 ”她总是这样说。奶奶做茗茗的工作,说:“明天再说可不行,如果你明天想吃冰淇淋,奶奶买不到怎么办你把想做的事情都提前想好了,明天奶奶好替你安排。奶奶这么一说,茗茗开始认真去想,但总是想起这个忘了那个, 若不够全面。奶奶说: “这样吧,今天奶奶先帮你计划一下,明天晚上你再照着奶奶的计划想后天的。茗茗也觉得这样比较好,答应了。接着,奶帮助茗茗制定了第二天的计划:早晨8点起床,10分钟穿衣服,收拾卧具,10分钟刷牙洗脸,20分钟吃早餐。吃完早餐正好可以看半个小时“奥特曼”---奶奶说着,茗茗听着,小脑袋一个劲儿地点。
第二天,在奶奶的监督下,茗茗有计划地做了一天事情。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问她: “茗茗,这样有计划地做事是不是很好”茗茗由衷地点头。奶奶就说:“那好, 现在你就把明天要做的事情想好,然后告诉奶奶。”茗茗想了一会儿,把第二天想要做的几件事罗列出来,然后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加在一-起, 就形成了一张计划表。
后来,茗茗渐渐养成晚上睡觉之前,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想遍的习惯,第二天再做起事来,非常有条理。现在她已经不用奶奶提醒了。
开学以后,茗茗做事有计划的习惯依然保持,还竞选上了班里的生活委员。班里的很多活动都由她来安排,而且安排得井井有条。因为茗茗做事有计划,时间利用率很高,虽然与学习无关的工作很多,但是学习成绩依然很好。说起这个,奶奶从心底里高兴,这都是计划做事的结果,而要想让孩子学会计划做事,就得让孩子先有系统的思维。
家长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事有计划,是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父母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让他们养成系统思维、计划落实、检查反思的良好习惯,这也是计划做事的保证。
3.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孩子认真地学习、及时预习和复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笔记工整清楚、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应对等等,都是学习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学生的学习是不可想象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孩子 良好的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不良的学习习惯。
日本心理学家曾调查过从小学一年级 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结果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据此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小学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住。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
孩子的不良习惯积累越多越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习惯,因为任何习惯都是比较牢固的暂时的神经联系,要想改变它,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花费很大的气力。例如,有的孩子形成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即使在教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有时好了几天却又犯了。犯了又改,改了又犯,这需要长期的意志锻炼,有时是非常痛苦的。所以,那种认为小学-年级要让孩子放纵-些,到了高年级再来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习惯形成的标准一般有三条:一是动作的速度,指经过多次反复练习,组成学习习惯的一.系列动作的敏捷性逐步提高;二是动作的质量,指动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应该不断提高;三是学习者本身的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要不断维持相对平衡。如果学生某种学习活动达到上面三条标准,说明他某种学习活动的习惯已经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在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首先,必须向孩子讲明养成良好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要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克服哪些毛病,让孩子心中有数,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
其次,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逐步提出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朝一夕养成,要区分主次、难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
再次,要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为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加以指导。例如,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现代文的好习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看、查、划、读、摘、想、记”的七字诀,要孩子熟记并照着去做,然后及时督促、检查,这样便会逐渐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另外,良好学习惯的形成,要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必须有一一定的时间作保证。这就需要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巩固下来。
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越学越高兴,越学越主动,这不但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也将发生影响,甚至受益终生。在这方面,作为家长,也可以像学校老师-样,通过督促以及在家里形成学习气氛,建立学习型家庭,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文章